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们为西班牙东南部地区中新统碳酸盐岩复合体(TCC)(terminalcarbonatecomplex)建立了静态三维(3-D)储层类比模型。这些模型采用了来自有非常好3D露头出露的两个野外研究区的资料(LaMolata;LaRellana—Ricardillo)。这两个地区都发育4套TCC层序,分别是鲕状岩、微生物岩(凝块叠层石,叠层石)、生物碎屑砂岩和珊瑚藻礁,它们是在古地形起伏幅度在33—76m的环境中沉积的。这些模型综合了野外、实验室和岩石物理资料,其结果提供了一套研究流程和储层类比对象,它们在评价与古地形和海面变化有关的鲕状岩和微生物岩储层特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很多岩相都具有有利的储层物性,有储集大量油气的潜力。基于厚度、平面分布、孔隙度和渗透率在模型中区分出了储集相(flowfacies)和封隔层(bafflefacies)。在这两个模型中,就体积而言,具有槽状交错层理的鲕粒颗粒灰岩都是最为发育的,在整个层序中它们的平面分布范围都很广,渗透率很高,储集能力很强,与其他储集相的连通性很好。这个岩相的储层物性最佳,因而是油气开发的首要目的层。微生物岩既可以充当储层又可以充当隔层。尤其是凝块叠层石,它们集中分布在下坡方向,而且是在局限性更强的海湾环境中沉积的,但它们有的是多孔性岩相,也有的是非多孔性岩相。叠层石和窗状鲕粒颗粒灰岩集中分布在层序界面上,可能会在层序边界上形成厚度较大、平面分布范围广的封隔层。海平面与古地形及古地理的相互作用是控制层序发育和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认识这些控制因素有助于鲕状岩-微生物岩层序的识别和油气开发。
推荐文章
碳酸盐岩微生物溶蚀作用特征及意义
微观溶蚀
微生物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性
碳酸岩盐储层
储层特性3D映像模型
多学科协作组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渗流物理模型
碳酸盐岩
缝洞型储层
试井
渗流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班牙中新统碳酸盐岩复合体鲕状岩-微生物岩层序的储层类比模型
来源期刊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类比模型 微生物岩 层序界面 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 复合体 中新统 西班牙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101
页数 23页 分类号 P542.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类比模型
微生物岩
层序界面
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
复合体
中新统
西班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双月刊
北京学院路31号
出版文献量(篇)
64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