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NCEP 1o×1o的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的大暴雨过程中的地形作用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其对暴雨过程前后的热力、动力及水汽条件的影响。并利用WRFV3.2模式尝试进行一些地形敏感性数值试验,探讨地形改变后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影响,初步得出了一些结论:高空槽配合中层切变线,在低层形成低涡,低涡的东移并加强引发了此次暴雨。暴雨发生前,中低层强的正涡度中心和负散度中心配合很好,它们在东移过程中,组织起了一个很好的垂直环流圈。此环流圈加强了迎风坡气流的上升运动;对流层中低层东南和西南两条水汽通道提供了强大的偏南气流,不断往北京地区上空输送暖湿空气,从而在低层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对流层中低层的位涡从高处往下传,且正位涡中心在东移过程中加强,对应山前迎风坡出现了局地大暴雨,由此说明位涡中心与暴雨落区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地形敏感性数值试验验证了地形虽然对于整体降雨带的影响不大,但对于局地暴雨落区和中心强度的影响却很大。
推荐文章
"98·7"北京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大暴雨
雨团
中尺度分析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试验分析
数值试验
暴雨
湿度
风场
地形
地形对门头沟一次大暴雨动力作用的数值研究
大暴雨
地形
动力作用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7·21”北京大暴雨过程的地形作用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沙漠与绿洲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暴雨 地形 垂直环流圈 位涡 暴雨落区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53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458.121.1
字数 102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799.2014.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春明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36 272 11.0 14.0
2 崔强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4 29 3.0 4.0
3 鹿翔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2 15 2.0 2.0
4 岳甫璐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4 20 2.0 4.0
5 毛天韵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2 13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5)
共引文献  (403)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82)
二级引证文献  (56)
194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6(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2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暴雨
地形
垂直环流圈
位涡
暴雨落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沙漠与绿洲气象
双月刊
1002-0799
65-1265/P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国路46号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3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04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