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究多波段数据相结合的恒星形成率定标在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的可应用性,基于窄带Hα成像观测数据、二维积分场光谱数据(IFS)以及Spitzer/MIPS 24 μm和Herschel/PACS 70、100、160 μm的中远红外波段高空间分辨率图像,对5个近邻恒星形成星系中119个恒星形成区进行恒星形成率定标研究.以由IFS数据测得的巴尔末减缩得到的内部消光改正后的Hα光度为基准,将24、70、100和160 μm与未经过内部消光改正的Hα光度相结合进行定标.结果发现:在1034~1039 erg/s光度范围内,4个红外波段与H α光度的结合均能很好地示踪经过内部消光改正的Hα光度,RMS为0.20~0.27 dex.良好的数据分布表明基于较小样本的研究结果具有统计意义和可应用性.
推荐文章
近邻恒星形成星系的主序关系
近邻恒星形成星系
恒星形成率
孔径效应
恒星形成星系主序关系的研究进展
恒星形成
星系演化
气体吸积
质量增长
团星系和场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
星系
星系团
恒星形成率
恒星质量
金属丰度
棒对旋涡星系中央恒星形成的作用
棒旋星系
星系中央
比恒星形成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积分场光谱数据的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多波段恒星形成率定标研究
来源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恒星形成区 恒星形成率 积分场光谱 红外光度 复合发射线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5,84
页数 7页 分类号 P157
字数 509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郝彩娜 天津师范大学天体物理中心 5 0 0.0 0.0
2 于洵 天津师范大学天体物理中心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恒星形成区
恒星形成率
积分场光谱
红外光度
复合发射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1114
12-1337/N
大16开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3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99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