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渤海S油田聚合物驱后吸水剖面改善不明显、油井含水无明显下降等现象,采用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调驱技术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复合体系组成、驱替速度、注入量等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复合体系注入参数.研究表明,在复合体系总浓度为1 750 mg/L的前提下,体系中交联聚合物微球的浓度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交联聚合物微球浓度在400~100 mg/L、缔合型聚合物浓度在1 350~1 650 mg/L范围内,都能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体系驱较单纯聚合物驱可以提高采收率8%~11%.复合体系驱替速度在3.5 m/d左右、注入量为530 mg/L·PV左右时,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调驱体系能较好地改善聚合物驱效果.
推荐文章
交联聚合物驱油工艺技术
聚合物驱
高含水
采收率
西峰油田交联聚合物深部调驱体系
低渗
裂缝性油藏
交联聚合物
调驱
剪切性
活性聚合物驱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聚合物驱后
活性聚合物数学模型
正交设计
模糊评判
参数优化
聚合物驱注入压力设计计算
聚合物驱
注入压力
摩阻系数
参数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交联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复合调驱注入参数优化设计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聚合物 复合调驱体系 注入参数 深部调驱 海上油田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田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73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7.461
字数 34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98/PED.2014.06.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健 96 399 10.0 13.0
5 谢晓庆 36 230 8.0 13.0
9 郑晓宇 17 182 6.0 13.0
10 杨俊茹 8 46 3.0 6.0
12 未志杰 19 58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6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42)
二级引证文献  (6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3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20(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交联聚合物微球
聚合物
复合调驱体系
注入参数
深部调驱
海上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