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西历史的很多情势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存在一个悖论式的政治惯性,即任何诉诸人民高于宪法、人民可以不受宪法约束的宪法观,都容易成为威权主义和极权主义政治的温床.中国宪法转型的真正问题是个人基本权利这个最根本的根本法得不到尊重和保障,个人平等对抗国家主权的制度资格在政治实践中被严重削弱.这种只强调国家主权、淡化个人主权的政治统治不是具备真正道德基础的现代政治.没有个人主权,就不会有真正的人民主权.个人主权宪法地位的实现以政治伦理理性化为前提,政治伦理理性化的实质是政治不再覆盖一切价值和伦理领域,逐渐去神圣化,全社会对政治的理解逐渐趋于职业化的理解,这就是“除魅的政治”,是严格区分国家主权和个人主权伦理界限的“理性化的政治”.推动政治伦理理性化的深层动力来自具有自主性的社会的崛起.由此,个人主权和社会自主权的实现是中国宪法学研究应该着力的根本问题所在.真正走向法学的中国宪法学研究,必须在现代政治哲学与教义学两个层面同时达成价值共识.未来完整的中国宪法教义学必须围绕个人主权和社会自主权的现代政治价值基准,展开对现行宪法文本的反思重构和规范实践,宪法才可能在保持安定性的同时,不丢失宪法的“法性”即正义性.
推荐文章
宪法的政治文明功能及其利用
宪法
政治文明
功能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宪法课堂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学校
宪法普及
政治法学范畴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协商
政治法学
非常状态
法治状态
宪法序言的历史记忆研究
宪法序言
历史记忆
政治修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除魅的政治、理性化的政治与宪法政治——对中国宪法学研究的政治哲学思考
来源期刊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政治宪法学 相对主义宪法观 政治伦理理性化 个人主权 中国宪法教义学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20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黎敏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10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0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政治宪法学
相对主义宪法观
政治伦理理性化
个人主权
中国宪法教义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政法论坛
双月刊
1000-0208
11-5608/D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82-12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9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11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