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群体性抗争事件的现有研究主要从资源动员、政治结构与机会、策略框架等角度研究抗争的过程、结果及影响。对于政府相关政策文件在处理群体性抗争事件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却鲜有研究,本文以相关政策文本为基础,分析政府处理群体性抗争事件政策的基本特征,解释其政策设计的基本逻辑,并结合乌坎事件对其进行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政策目标、目标人群建构、规则框架、政策工具设计、执行机构等政策要素的设计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有效性内在假设。一旦部分假设条件不成立,就易出现"政策失灵"现象,乌坎事件平息前的处理过程恰好验证了这样的分析框架。最后,提出政策设计应该区分不同事件中抗争主体的方案完整度、组织化程度、冲突程度、信息可达程度、抗争对象的态度反应等因素,实行基于过程的动态管理。同时,在差异化的具体情境中,重视社会建构的政策设计要素,适当采用开放互动式的政策设计模式,吸纳抗争主体参与政策设计,满足公民的知情权以及决策参与权。
推荐文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分析与政策网络机制建构
环境群体性事件
治理
政策网络
博弈机制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探析
社会转型
利益分配
政策制定
正确的权威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与成因
群体性事件
网络
特征
成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群体性抗争事件中的政策设计与社会建构——以乌坎事件的处理过程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非营利评论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群体性抗争 政策设计 社会建构 乌坎事件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113
页数 24页 分类号 D631.4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潮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2 33 2.0 5.0
2 李晓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8 30 2.0 5.0
3 章晓英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0 0.0 0.0
4 周树林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群体性抗争
政策设计
社会建构
乌坎事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非营利评论
半年刊
32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9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