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光伏逆变器由于受外界因素以及逆变器的一些内在因素的影响,导致逆变器对输入电压的要求很严格。传统的逆变器加变压器的方法和多级级联的方法不能够妥善解决输入电压适应性的问题。为满足对大范围直流电压输入变化的适应性要求,同时实现光伏并网逆变器逆变与升压两个功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相三开关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采用高频开关器件和反激变换器,替换了传统笨重的工频升压变压器,使得逆变器的体积、重量及成本降低,易于集成,且提高了变换效率。实时波形反馈技术的闭环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方法,可提供快速响应。通过一个小的交流滤波器可获得低谐波失真的正弦输出。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新型单相三开关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拓扑简单,适应大范围直流输入电压变化,可靠性高等优点。
推荐文章
基于模型设计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模型设计
并网逆变器
软件在环测试
无差拍控制器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字化同步控制方法
光伏并网逆变器
数字化同步控制
DSP
电流跟踪
分布式供电网络中新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分布式供电
光伏阵列
并网逆变器
二次谐波
一种改进型大功率集中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光伏并网
逆变器
有源电力滤波器
电能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新型单相三开关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来源期刊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光伏 并网逆变器 直流电压输入变化的适应性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学科交叉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11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615
字数 23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勇高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48 443 13.0 19.0
2 李洋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13 24 3.0 4.0
3 常凯旋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4 13 2.0 3.0
4 康淦明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5)
共引文献  (65)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伏
并网逆变器
直流电压输入变化的适应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5-0523
36-1035/U
大16开
中国南昌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63
总下载数(次)
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