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设计并经由分子内碳碳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基于芳并吡喃供电子功能片段的有机功能小分子,包括萘并[2,1-b∶6,5-b']二苯并吡喃4a,萘并[2,1-b∶6,5-b']二萘并吡喃4b,萘并[2,1-b∶6,5-b']二[2-(5-己基噻吩基)]苯并吡喃4c.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在370~40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最大紫外吸收,在417~462 nm波长范围内具有最大荧光发射.说明随着共轭平面的增大或共轭链长度的增加,化合物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均发生显著的红移,是一类具有丰富光电活性的有机功能分子.
推荐文章
新型咪唑烷基芳基取代吡喃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α-芳乙烯酰基α-羧基二硫缩烯酮
咪唑烷基芳基吡喃二酮
合成
表征
新型含吲哚酮环的螺吡喃化合物的合成
吲哚酮
吡喃
螺环化合物
合成
苯并吡喃-4-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血管舒张活性
苯并吡喃
钾通道开放剂
合成
血管舒张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芳并吡喃类多环化合物的合成与光谱性质研究
来源期刊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学科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芳并吡喃 光谱性质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2-288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42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17/j.issn.1674-0475.2014.03.28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敏钊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8 315 10.0 15.0
2 张帆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62 433 10.0 19.0
3 邱丰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4 74 5.0 8.0
4 彭吉华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4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机小分子
芳并吡喃
光谱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双月刊
1674-0475
11-5604/O6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中科院理化所
2-383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13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