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野外观察结合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对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的古岩溶进行较好的识别.该区茅口组主要发育四种类型的古岩溶,分别为沉积期岩溶、表生期岩溶、埋藏期岩溶和褶皱期岩溶,这四种类型的古岩溶在宏观特征、微观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阴极射线下及碳同位素和锶同位素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综合起来可作为研究区茅口组不同类型古岩溶的识别标志.沉积期岩溶具有发育规模小,以选择性溶蚀为主及在阴极射线下不发光的特征;表生期岩溶发育规模大,且主要出现在茅口组的中上部,可见大量的方斑及溶塌角砾,溶蚀孔洞充填物以中-粗晶方解石为主,局部可见少量渗滤砂,阴极射线下发暗褐色光或暗橙红色光,或两者共有而具环带结构,胶结充填物的碳同位素介于0.26‰~3.43‰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44~0.7049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7 ~ 65℃;埋藏期岩溶发育规模不大,溶蚀孔洞中的胶结充填物被有机质侵染严重,常与残存的沥青共存,胶结充填物多为细-中晶方解石,阴极射线下发暗褐色光,碳同位素介于-1.44‰~-0.92‰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37 ~0.7049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8~135℃;褶皱期岩溶的发育具有普遍性,常以裂缝或与裂缝沟通的方斑或裂缝溶蚀扩大缝的形式出现,溶蚀孔洞充填物以细-中晶方解石为主,阴极射线下不发光或发暗褐色光,碳同位素介于1.58‰~4.07‰之间,锶同位素介于0.7050~0.7082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8 ~ 110℃.正确判断不同区域的古岩溶类型,对理解储层的形成机制及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东南部寒武系含气前景新认识
四川盆地
东南
寒武纪
孔隙性油气藏
背斜圈闭
油气勘探
前景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风化壳古岩溶特征及模式分析
风化壳古岩溶
古岩溶结构
古岩溶模式
上震旦统
灯影组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溶储层特征及展布
四川盆地
震旦纪
岩溶作用
储集层
发育区
储集空间
风化期
天然气勘探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地层缺失量计算及成因探讨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茅口组
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法
地层缺失量
定量计算
冰期
成因探讨
岩溶地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古岩溶特征及识别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古岩溶特征 古岩溶识别 茅口组 四川盆地东南部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2-630
页数 分类号 P618.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泽进 59 633 15.0 23.0
5 王勇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地球化学系 22 178 6.0 13.0
6 王长城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27 193 8.0 12.0
7 田雪松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3 23 2.0 3.0
8 夏文谦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2 2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2)
共引文献  (699)
参考文献  (4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69)
二级引证文献  (48)
194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4(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5(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7(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8(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2(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3(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4(4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5(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7)
2006(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7(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8(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0(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1(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古岩溶特征
古岩溶识别
茅口组
四川盆地东南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