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设计了以离子液体[APMIM]Br水溶液吸收-生成水合物捕获CO2工艺流程,并利用CO2在该离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数据和在其中生成CO2水合物的相平衡实验数据进行物料衡算.考察了水含量、压力和液气流量比对气体吸收-水合物生成的CO2双重捕获效果的影响,对比了气体水合物与离子液体水溶液捕获CO2的能力.结果表明,在较高压力和水含量条件下,水合物捕获CO2的效应强于离子液体溶液;较低压力下离子液体溶液吸收CO2起主要作用.与纯水合物法相比,双捕获工艺具有一定优势,且突破了单纯水合物脱碳的压力和CO2含量要求高的局限性.当原料气中CO2低于65%(φ)时,系统的脱碳效率低于40%,对于CO2含量较低的气体,其CO2的脱除性能回归至单纯离子液体溶液体系.
推荐文章
1-甲基咪唑离子液体促进CO2水合物生成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
水合物
生成促进剂
1-甲基咪唑
离子液体
活性炭+ THF溶液体系中CO2水合物生成特性研究
气体水合物
CO2捕集
吸附-水合耦合法
THF溶液
活性炭
添加剂对CO2水合物生成的影响
添加剂
CO2
水合物
表面张力
高含CO2气田水合物法脱碳工艺
脱碳
水合物
分离技术
天然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离子液体水溶液-气体水合物对CO2的双捕获工艺
来源期刊 过程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碳捕获 气体水合物 离子液体 水溶液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反应与分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9-414
页数 分类号 TN1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开华 中山大学工学院 139 931 17.0 20.0
2 李松 中山大学工学院 10 31 3.0 5.0
3 杨翠莲 中山大学工学院 6 22 2.0 4.0
4 毕崟 中山大学工学院 4 2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3)
共引文献  (164)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2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捕获
气体水合物
离子液体
水溶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过程工程学报
月刊
1009-606X
11-4541/TQ
大16开
北京353信箱
80-297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415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