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底部加热多孔介质方腔内的自然对流传热,采用整体求解法对方腔内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着重分析了瑞利数Ra对多孔介质方腔内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Ra数的逐渐增加,对流换热开始占主要作用,等温线变得扭曲;流线由逆时针单胞对流逐渐变化为正反两个双胞对流,流动出现分叉现象,温度场和流线相互对应。平均Nusselt也随之增大,换热效果得到增强。
推荐文章
水平窄缝内多孔介质传热特性研究
面朝下加热
水平窄缝
多孔介质
自然对流
核态沸腾
固体流体导热系数对多孔介质内传热影响研究
固体导热系数
流体导热系数
多孔介质
底部局部加热多孔介质自然对流传热的格子Boltzmann模拟
自然对流传热
多孔介质
格子Boltzmann方法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钾热管数值模拟
钾热管
数值模拟
多孔介质
PHOENIC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底部加热多孔介质内传热数值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自然对流 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 底部加热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0-3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D727+.2|V211.1
字数 28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90-6756.2014.0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6 132 7.0 9.0
2 张树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82 963 15.0 29.0
3 吕亚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4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6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然对流
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
底部加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90-6756
51-1595/N
大16开
成都市九眼桥望江路29号
62-127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550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