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旌德岩体是江南造山带东部一个典型的高Sr/Y岩体.锆石的原位U-Pb定年表明,该岩体侵位于141±1 Ma.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全岩地球化学表明,高的碱(K2O+Na2O=6.64%~8.01%),K2O/Na2()值(变化范围在0.78~1.04),Sr(189×10-6~452×10 6)和LREE;低的HREE和HFSE含量,Eu有轻微的负异常到弱的正异常(δEu=0.81~1.18).岩体具有高的Sr/Y值(23~66)和(La/Yb)N值(13~58),低Y(6.03×10-6~14.5×10-6)、Yb(0.36×10-6~1.17×10-6),且MgO、Cr、Ni含量较低,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岩体中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显示寄主岩为壳幔混合来源.斜长石主要为奥长石、中长石.初始87Sr/86 Sr为0.7096~0.7101,εNd(t)值为-12.92~-6.28,二阶段Nd模式年龄tDM2=1.4~1.9 Ga.岩体中发育有岩浆混合成因的暗色包体,指示有幔源岩浆参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早白垩世,先前(新元古代)发生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岩浆底侵到壳幔过渡带附近,导致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旌德岩体,且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江南造山带东段上发育独特的150~135 Ma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可能与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发生拼合形成初生地壳物质的中生代再造有关.高Sr/Y比值的旌德岩体可能代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挤压增厚事件的结束,指示了江南造山带东部从造山增厚向伸展垮塌的转折时期的岩浆活动.
推荐文章
皖南歙县花岗闪长岩构造变形、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江南造山带
歙县花岗闪长岩
构造变形
锆石U-Pb测年
蛇绿岩中的花岗质岩石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花岗质岩石
成因类型
蛇绿岩
构造意义
中亚造山带东部岩浆热液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岩浆热液矿床
同位素年龄
时空分布
中亚造山带东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南造山带东部旌德高Sr/Y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机制及其构造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高Sr/Y旌德岩体 形成机制 构造意义 江南造山带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62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570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洁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1 219 9.0 14.0
3 姜耀辉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31 1140 18.0 31.0
4 葛伟亚 24 108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9)
共引文献  (421)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46)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4(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6(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Sr/Y旌德岩体
形成机制
构造意义
江南造山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