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吸收式蓄能技术具有蓄能密度高、热损失小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蓄能技术,但目前的技术尚存在吸收效果差、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基于增压吸收的吸收式蓄能方法,并阐述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数学模型研究在不同工况下增压对其热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蒸发温度与发生温度越低、冷凝温度越高时,增压器改善吸收式蓄能循环的性能系数(COP)越明显;与无增压吸收式蓄能循环相比,蓄能密度(ESD)得到提高,当增压比为3时,其ESD可提高30%~295%。
推荐文章
不同增压方式对空气源吸收式热泵性能影响的模拟分析
空气源吸收式热泵
增压吸收
氨-硝酸锂
寒冷地区
供热
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波浪能
点吸收
液压传递
直驱式
阵列式
小型吸收式太阳能热泵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太阳能集热器
热泵
海水淡化
太阳能相变蓄热应用于吸收式制冷的研究
吸收式制冷
太阳能
相变蓄热
低温热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增压吸收的吸收式蓄能装置的性能分析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增压 吸收 蓄能 蓄能密度 性能系数 模拟 结晶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和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41-2248
页数 8页 分类号 TU831.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4.06.0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文星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141 1983 24.0 38.0
2 李先庭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158 3891 34.0 57.0
3 王宝龙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55 524 12.0 21.0
4 张晓灵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5 2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增压
吸收
蓄能
蓄能密度
性能系数
模拟
结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