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晋南地区全新世黄土剖面样品的光释光(OSL)测年和磁化率数据,恢复该区全新世以来的古温度和古降水,并结合该区仰韶至东周时期文化发展特性及各时期考古聚落在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分布比例,探讨晋南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仰韶早期和中期,气候较为暖湿,古土壤发育,利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仰韶晚期气候由暖湿向温干转换,可能对文化发展有一定影响。龙山时期温度和降水较之前有所下降,但气候仍较现今暖湿,又因相对干旱的气候促使先民积聚在水源地附近,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该时期文化快速繁荣发展。夏、商和西周时期气候持续干凉化,文化发展受到制约。东周时期气候仍然较干凉,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环境因素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晋南地区仰韶到东周时期聚落主要分布在耕作条件较好的冲积平原、台塬和山前倾斜平原上,在丘陵和山地上分布较少;随着气候的干凉化,仰韶到东周时期聚落在山前倾斜平原和台塬的分布比例有减小趋势,而在冲积平原的分布比例有增大趋势。
推荐文章
东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区域探析
东周
蚕桑生产
区域分布
东周时期高经密织锦的丝织技术研究
高经密
织锦技术
狩猎纹锦
江西靖安墓
东周时期
生态城市与人地关系
生态城市
人地关系
演变
复杂系统
耦合
整合
构建和谐的聚落人地关系
聚落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晋南地区仰韶至东周时期人地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古地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全新世 古气候重建 聚落考古 人地关系 晋南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古今地理环境及人类文明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5-962
页数 8页 分类号 K901.6
字数 62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05/gdlxb.2014.06.07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莫多闻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63 1682 25.0 39.0
2 李拓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防沙治沙工程研究中心 4 16 3.0 4.0
3 胡珂 6 27 4.0 5.0
4 王海斌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4 37 4.0 4.0
5 张翼飞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5 46 4.0 5.0
6 任小林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1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1)
共引文献  (221)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5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7(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2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全新世
古气候重建
聚落考古
人地关系
晋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地理学报
双月刊
1671-1505
11-4678/P
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0号石油大学
2-73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9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