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治疗前后CT特征的变化,探讨针刀治疗机理.方法 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运用针刀治疗,对照组60例运用侧隐窝阻滞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年后均行CT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突出物大小以及治疗组的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对照组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度改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神经根发生移位和神经根水肿消失或减轻情况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治疗主要通过调整腰椎力学平衡,阻滞或延缓脊柱失稳,松解椎间孔,扩大神经根的活动范围,使神经根移位避开突出物压迫来达到治疗LDH的目的.
推荐文章
针刀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
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
封闭治疗
腰椎功能
针刀加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
臭氧
针刀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
穴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CT特征分析及机理探讨
来源期刊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疗法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9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74.9
字数 23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987x.2014.01.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季 87 599 14.0 19.0
2 李尧 7 28 2.0 5.0
3 曹可政 5 30 3.0 5.0
4 瞿群威 2 23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7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71)
二级引证文献  (85)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3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20(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疗法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8-987X
42-1844/R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
38-337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39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