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与临界系统相比具有不同的中子学动态特性.采用瞬跳近似导出了次临界状态下反应性扰动引起中子密度和堆功率变化的关系式,与基于RELAP5开发的次临界点堆动力学程序做了不同次临界度(keff=0.90,0.95,0.97,0.98和0.99)下1s内引入反应性+1 β的中子学动态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有外源的瞬跳近似能够精确地描述受扰动后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的中子密度和堆功率的变化情况,能用于求解有外源的点堆动态方程渐进情况下的解;②反应性引入事故过程中,次临界堆表现出内在稳定性,次临界度越深,偏离临界越远,反应性扰动对次临界堆的影响就越小.
推荐文章
小型铅铋冷却快堆瞬态安全分析
快堆
超功率事故
失流事故
失热阱事故
自然循环铅铋冷却快堆失热阱瞬态研究
NTC-2D
自然循环
无保护失热阱
有保护失热阱
ADS次临界反应堆的中子共轭方程
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
次临界反应堆
中子共轭方程
增殖因数
ADS铅冷却剂临界装置堆芯物理设计
临界装置
铅冷却剂
物理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铅铋冷却次临界堆反应性引入下的中子学动态特性分析
来源期刊 核安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ADS 反应性引入 RELAP5 瞬态分析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L327
字数 387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宜灿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124 1476 20.0 30.0
5 柏云清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21 131 7.0 11.0
6 赵柱民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2 2 1.0 1.0
7 陈志斌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7 165 5.0 7.0
8 金鸣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6 13 2.0 3.0
9 陈森 7 2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DS
反应性引入
RELAP5
瞬态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安全
双月刊
1672-5360
11-5145/TL
大16开
北京市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1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