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兰州至头道拐河段出口站年径流量与河段年入汇径流量之间的双累积曲线关系,建立了年径流量双累积曲线(DMC)模型,提出了头道拐站天然年径流量的还原计算方法与步骤,并通过采用累积频率分析法对头道拐站天然年径流量还原值进行了丰平枯划分.分别对头道拐站1956-1967、1968-1986及1987-2004年各时段流量频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段的发展,小流量频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大流量频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1968-1986年流量频率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包括水库调蓄、河道引水等)引起的,1987-2004年小流量频率增大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而大流量频率减小主要是由于天然年径流量减少、枯水年份增多造成的.
推荐文章
黄河头道拐水沙变化多元驱动因子贡献率分析
非线性响应模型
驱动因子
贡献率
水沙变化
黄河上游
异源水沙对黄河上游兰州至头道拐河段悬移质泥沙冲淤的影响
黄河上游
异源水沙
河道沉积
不同来源区水沙耦合
近50年黄河上游径流量与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气候学
径流量
降水
气温
黄河上游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Mann-Kendall检验
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输沙量
径流量
宁蒙河段
黄河上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上游兰州至头道拐河段流量频率变化分析
来源期刊 水力发电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河流动力学 水量还原 双累积曲线(DMC)模型 丰平枯划分 流量频率分布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4
页数 分类号 TV1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保生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23 1187 19.0 26.0
2 李文文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6 41 4.0 6.0
3 郑珊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6 25 2.0 5.0
4 申红彬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28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7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河流动力学
水量还原
双累积曲线(DMC)模型
丰平枯划分
流量频率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力发电学报
月刊
1003-1243
11-2241/TV
小16开
中国北京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6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71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