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已改正底本处,宜摘录改正后的字(加符号),不再用底本原字。校语亦据改正后的情况措词。 二、依前四史及晋书之例,本书或底本不误者,均不出校。各史特殊用语,是否要在初见处出校,可再讨论(如周书“星应”均作“星言”)。
推荐文章
九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归纳比较法”探索
历史教学
归纳比较法
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任务
《楚辞集注》校勘补零
《楚辞集注》
文献整理
古籍校勘
补校
归纳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归纳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各史校勘靓寤法上的歧异(校周书一至九卷归纳而成)
来源期刊 书品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归纳 歧异 校勘 特殊用语 底本 前四史 摘录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112
页数 5页 分类号 G25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归纳
歧异
校勘
特殊用语
底本
前四史
摘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书品
季刊
1002-9850
北京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出版文献量(篇)
2416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