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开挖扰动形成的围岩破损区由于力学性质弱化,容易发生时效变形,引起围岩破损区时效变形甚至失稳的主因是破损区岩体流变特性中的蠕变性质。本文将塑性位势理论引入元件流变模型,基于“不可逆变形难以区分出塑性部分和不可逆粘性部分”的认识,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描述围岩破损区演化的时效本构模型(流变本构模型),该模型在低应力状态下反映粘弹性性质、高应力状态下反映粘弹-粘塑性性质。与同类型的元件流变模型相比,本文推导的流变模型只增加了一个可以由力学试验获得的长期强度参数,却可以延用塑性位势理论中的屈服条件作为稳态蠕变过渡到加速蠕变的判断准则(即蠕变破坏准则)。
推荐文章
深部开采圆形巷道围岩破损区与支护压力的确定
圆形巷道
围岩弹塑性应力场
破损区
支护压力
岩土破损力学:结构块破损机制与二元介质模型
二元介质模型
破损力学
结构块
结构性土
试验
细观数值分析
强度准则
软弱围岩区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软弱围岩
小净距隧道
掌子面间距
中夹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围岩破损区的时效模型探讨
来源期刊 水电站设计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围岩破损区 时效变形 流变本构模型 屈服函数 FLAC3D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U45
字数 237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丽娟 2 4 1.0 2.0
2 李建华 7 16 3.0 3.0
3 彭薇薇 6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0)
共引文献  (57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围岩破损区
时效变形
流变本构模型
屈服函数
FLAC3D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电站设计
季刊
1003-9805
51-1382/TV
大16开
四川成都浣花北路1号
62-17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4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91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