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配比黄芩甘草合煎液的表面张力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探讨甘草酸对黄芩苷增溶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Wilhelmy吊片法测定不同配比黄芩甘草合煎液的表面张力;采用HPLC测定不同配比条件下黄芩苷含量和甘草酸的浓度,并作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图.结果 黄芩甘草的比例为3∶2时,黄芩苷的提取率最高,此时甘草酸的临界胶束浓度是0.22 g/L.在0.22 g/L之前,随着甘草酸浓度的增大,黄芩苷的溶出度逐渐增大;当甘草酸浓度达到0.22 g/L后,黄芩苷的溶出度不再增加.结论 甘草酸对黄芩苷有一定的增溶作用,并且在达到它的临界胶束浓度0.22 g/L时,增溶作用最大.
推荐文章
基于甘草配伍黄芩同时泡沫分离甘草酸和黄芩苷
泡沫
分离
浸取
甘草酸
黄芩苷
异甘草酸镁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肝炎诱发低钾血症的对比研究
低钾血症
肝炎
异甘草酸镁
复方甘草酸苷
甘草酸对葛根素增溶作用的实验研究
甘草酸
葛根素
增溶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表面张力
pH值
复方甘草酸苷制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复方甘草酸苷
制剂
临床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草酸对黄芩苷增溶作用的研究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甘草酸 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表面张力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制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0-6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3
字数 38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14.09.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史新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127 1032 19.0 27.0
2 王宝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66 421 12.0 17.0
3 李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14 79 5.0 8.0
4 杨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16 29 4.0 5.0
5 王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7 44 5.0 6.0
6 鲁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7 32 5.0 5.0
7 邵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8 36 5.0 6.0
8 李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28 157 6.0 12.0
9 杨贝贝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12 32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草酸
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表面张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6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