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2)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终浓度为1.0、2.5、5.0、10.0、25.0和50.0 μg/mL nano-SiO2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24h,检测细胞活性.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本实验nano-SiO2(粒径15mm)的暴露浓度为2.5、5.0和10.0 μg/mL,分别设定为低、中、高浓度组.检测各暴露浓度组细胞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总蛋白和核蛋白中Nrf-2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rf-2基因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中、高浓度nano-SiO2组16HBE胞内ROS水平明显增高(P<0.01),同时T-SOD和GSH-Px含量降低(P<0.05);各浓度nano-SiO2组16HBE胞内MDA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nano-SiO2暴露浓度的增高,细胞总Nrf-2蛋白和Nrf-2基因的表达水平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核内Nrf-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 [结论]15nm粒径的SiO2可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性损伤,而Nrf-2的激活和核转位在调节细胞内氧化-抗氧化体系中起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纳米二氧化硅致心肌线粒体损伤作用的研究
纳米结构
环境暴露
毒性试验
纳米二氧化硅
心肌线粒体
线粒体生物合成
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分析
二氧化硅
粒径
透射电镜
X射线小角散射
动态光散射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涂料
耐蚀性
附着力
气相法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表面
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改性
硅烷偶联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Nrf-2在纳米二氧化硅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环境与职业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纳米二氧化硅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损伤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257
页数 分类号 R13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13/j.cnki.jeom.2014.005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萍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性评价科 71 374 10.0 14.0
2 洪新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性评价科 27 110 7.0 9.0
3 郑卫东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性评价科 15 78 4.0 8.0
4 范玉兰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性评价科 9 28 3.0 5.0
5 孙静秋 5 8 2.0 2.0
6 陶功华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性评价科 10 26 3.0 5.0
7 龚春梅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分子生物室 18 61 4.0 7.0
8 帅怡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性评价科 22 70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纳米二氧化硅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损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与职业医学
月刊
1006-3617
31-1879/R
大16开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4-568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82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264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