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用最近构建的虚拟全球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采用OpenMP的并行编程技术优化原有算法,研制了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为了评估该系统的准确度和时效性,将离线自动测定的2008年1月-2013年7月全球140次地震(MW6.5-9.0)的矩心矩张量与全球矩心矩张量工作组(GCMT)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张量,绝大多数地震矩震级与GCMT 给出的矩震级呈现出良好的线性趋势,两者之差ΔMW 的标准方差约0.13,ΔMW 位于区间(-0.2,0.2)的地震占总数的96%;地震矩6个分量分别与GCMT 相应的结果沿对角线近线性分布,多数地震矩心水平位置与GCMT给出的矩心水平位置比较接近,两者间大圆弧距离位于区间(0,50 km)的地震次数占总数的84%;在台站覆盖较均匀的条件下,该系统能够实现震后25-40分钟自动准确测定全球MW≥6.5地震的矩心矩张量.
推荐文章
2000年姚安MS6.5地震3.0≤ML <5.0余震的地震矩张量反演
速度结构模型
地震矩张量反演
震源机制解
山西原平ML4.7地震矩张量反演
震源机制解
矩张量反演
地震定位
山西地震带
山西原平
基于微震矩张量的矿山围岩破坏机制分析
矩张量
微震监测
破坏机制
微震活动
破坏判据
利用全元素矩张量反演方法识别地下核爆炸
地下核爆炸
面波
Green函数
全元素矩张量反演
CLVD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W震相技术的全球强震(MW≥6.5)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系统评估
来源期刊 地震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W震相 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 评估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0-809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315.63
字数 59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3782.2014.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志斌 中国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7 108 4.0 7.0
2 赵旭 中国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4 27 3.0 4.0
6 陈宏峰 中国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6 27 4.0 5.0
7 赵博 中国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3 9 1.0 3.0
8 Duputel Zacharie 美国加州91125 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实验室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W震相
矩心矩张量自动反演
评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学报
双月刊
0253-3782
11-2021/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北京8116信箱)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97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