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前庭双温交替试验的特点.方法 采用前庭双温交替试验法检测57例BPPV患者(BPPV组)及6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最大慢相速度和半规管轻瘫(CP)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PPV组眼震最大慢相速度[(14.13±14.22)°/s]与正常对照组[(13.69±12.35)°/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PV组CP 28例(49.1%),正常对照组CP 8例(1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PV组患侧C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P<0.05).后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及上半规管BPPV患者C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PPV组患者CP发生率增高,且患侧的C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侧.前庭双温交替试验有助于BPPV患者的定位诊断.
推荐文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特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前庭
椭圆囊
球囊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为中枢性位置性眩晕一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头脉冲-眼震-扭转偏斜检查法
青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
青年
<40岁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半规管
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
眩晕
位置性
眼震
诊断
标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双温交替试验的特点
来源期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双温交替试验 最大慢相速度 半规管轻瘫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2-14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64
字数 24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双温交替试验
最大慢相速度
半规管轻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双月刊
1004-1648
32-1337/R
大16开
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28-206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4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10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