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我国26个少数民族9~18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的特点,并分析其与同省(区)汉族女生的差异。方法:利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26个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31711名9~18岁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进行分析,并与同省(区)汉族女生进行比较。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平均年龄( age at menarche ,AAM),采用χ2检验、U检验等对数据进行比较,使用聚类分析绘制少数民族女生AAM动态聚类图。结果:在13岁年龄组,月经初潮发生率最低的民族为撒拉族(32.71%),最高的为朝鲜族(93.23%)(P<0.01)。到18岁时,99.60%的女生均已出现月经。在26个少数民族中,AAM最早的前3位分别为朝鲜族(11.79岁)、蒙古族(12.44岁)和壮族(12.52岁),AAM最晚的3个少数民族分别为东乡族(14.36岁)、撒拉族(14.32岁)和水族(14.02岁)。与同省(区)汉族女生比较,朝鲜族和蒙古族女生AAM分别早于同省(区)汉族女生0.93岁和0.14岁;纳西族和羌族女生AAM与同省(区)汉族女生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少数民族女生AAM均晚于同省(区)汉族女生。聚类分析发现,26个少数民族可分为AAM较早组、中间组和较晚组3大类型,较早组为朝鲜族,较晚组为东乡族、撒拉族、维吾尔族、彝族和水族,其余20个少数民族属于中间组。结论:我国各少数民族女生AAM民族间差异较大,与同省(区)汉族女生相比,除朝鲜族和蒙古族女生的AAM明显早于当地汉族女生外,其他少数民族女生的AAM均接近或晚于当地汉族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