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沂沭断裂带活断层的结构与几何学特征、活动型式与时间、断层擦痕反演应力场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对其活动机制和时间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呈现为大型的活动构造带,主体上由四条主干活断层组成,各活断层主要表现为逆右行平移.它们的断层活动性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与南强北弱的特点.通过对该断裂带内一系列活断层擦痕反演应力场分析,表明新构造活动期的区域应力状态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详细的野外调查表明,沂沭断裂带浅部活断层的形成机制为直接复活、隐伏断层扩展、反向断层复活与截切断层复活四种类型,以前两类为主,主要利用早期地堑边界四条主干断裂的复活与扩展而形成浅部的活断层.
推荐文章
沂沭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观测结果分析
地球化学测项
测值分布
活动断层
安丘—莒县断裂
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尾波衰减特征
尾波衰减
方法改进
空间分布
沂沭断裂带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季节性变化特征
沂沭断裂带
重力场
季节性变化
降水量
沂沭断裂带垂直形变的灰色关联分析应用研究
沂沭断裂带
剖面水准
灰色关联
垂直形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沂沭断裂带新构造活动规律与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学科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活断层 构造特征 应力场 形成机制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52-1467
页数 1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07/s11430-013-4725-z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光 147 4810 40.0 65.0
2 赵田 8 68 4.0 8.0
3 林少泽 14 146 7.0 12.0
4 严乐佳 8 137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沂沭断裂带
活断层
构造特征
应力场
形成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月刊
1674-7240
11-5842/P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7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1079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