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至2011年收治的69例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同时按类型把该组病例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56 d ~15岁,平均(6.85±5.12)岁,其中<6个月7例,~5岁30例,~10岁9例,≥10岁23例.男33例,女36例.发病时间1~5月份60例,6~10月份6例,11 ~ 12月份3例.普通型42例,全部治愈出院;暴发型27例,有7例死亡.所有患儿均急性起病伴有发热,皮肤瘀点瘀斑92.75%,头痛52.17%,呕吐71.01%,颈抵抗阳性94.20%,惊厥21.74%,嗜睡或昏迷50.72%,病理征阳性46.38%,血压下降、休克表现34.78%.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63.77%,下降8.70%;血小板计数下降42.03%;55.07%患儿有电解质紊乱;89,86%患儿有凝血功能异常,其中纤维蛋白原下降46.38%.皮疹印片和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检出革兰阴性双球菌阳性率分别为12.5% (8/64)和19.35% (12/62);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为12.90%(8/62),血培养阳性率为7.25%(5/69).药敏显示青霉素、头孢曲松对细菌敏感.发病年龄、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纤维蛋白原下降、意识改变等指标在普通型和暴发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时间集中在1~5月份,年龄以5岁以下为主,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抗菌药首选青霉素和(或)头孢曲松,发病年龄、血小板计数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纤维蛋白原下降、意识改变等指标可作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危险因素推测病情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