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海洋气象学报       
摘要: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中国气象局物理量分析资料和泰山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7月18日发生在鲁西南至鲁中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由500hPa西风槽、700hPa 切变线、850hPa低涡、地面辐合线、以及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造成。低层前期明显的持续升温为暴雨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热力条件,副高外围的水汽输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同时暴雨区不稳定能量的维持和层结对流不稳定的结构,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生成和发展,是这次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暴雨的分布与地面辐合线的走向基本一致。强降水期间,沿低层切变线北侧东北气流南下的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汇,使对流加强、降水强度加大。另外,泰安地处鲁中山区向西南开口的山谷的南部,偏南气流的迎风坡,有地形产生的偏南风的辐合和抬升,地形造成的辐合上升运动对泰安地区第一个强降水时段降水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两个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为混合型降水回波,反射率因子强度一般在30~35dBz,最强达40dBz,其中第一个强降水时段回波对流发展的高度更高。特殊的地势地貌也是此次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
推荐文章
一次由西南涡造成的暴雨过程探讨
西南涡
天气形势
环流特征
西南低涡造成湘中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西南低涡
大暴雨
整层大气可降水量
U型缺口
一次东风波引起的暴雨过程分析
东风波
暴雨
正涡度
低层辐合高层辐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鲁西南至鲁中一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来源期刊 海洋气象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强降水 西风槽 低涡 地面辐合线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1
页数 5页 分类号 P45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嫣 18 44 4.0 6.0
2 姚超 7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强降水
西风槽
低涡
地面辐合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洋气象学报
双月刊
2096-3599
37-1512/P
大16开
济南市无影山路12号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9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