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乳糜血浆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产品外观、血浆蛋白含量及亚甲蓝残留量是否符合GB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为临床合理使用血浆提供参考.方法 血站采集后保存48h内的无偿献血者血液,离心分离出血浆,用作者自制比浊图片卡按乳糜血指数≤2,3~5,>5标准选出轻、中、重度三组乳糜血浆(100 ml/袋)各20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光照度35 000 lux、温度4℃作用30 min,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然后按标准操作规程检测各袋病毒灭活血浆外观、血浆蛋白含量、亚甲蓝残留量.结果 轻度乳糜血病毒灭活产品外观呈淡黄色澄清液体、血浆蛋白含量>50 g/L、亚甲蓝残留量(0.210±0.024)μmol/L;中度乳糜血病毒灭活产品外观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澄清液体、血浆蛋白含量>50 g/L、亚甲蓝残留量(0.261±0.031)μmol/L;重度乳糜血病毒灭活产品外观呈淡绿色浑浊不透明液体、血浆蛋白含量>50 g/L、亚甲蓝残留量(0.342±0.029)μmol/L;且亚甲蓝残留量与乳糜血程度呈正相关,轻、中度组比较t=5.67,P<0.01,中、重度组比较t=8.32,P<0.01,轻、重度组比较t=15.3,P<0.01.结论 轻、中度乳糜血经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病毒灭活血浆符合GB18469,可供临床使用;重度乳糜血制备病毒灭活血浆除血浆蛋白符合标准外,血浆外观、亚甲蓝残留量均不符合GB18469,不适合供给临床.
推荐文章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液中HBV的初步探讨
乙型肝炎病毒
血液
光化学法
亚甲蓝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观察
亚甲蓝
光化学
血浆病毒
血浆成分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研究
亚甲蓝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血浆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亚甲蓝
输血
凝血因子
病毒灭活
血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乳糜血对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病毒灭活血浆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乳糜血浆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 亚甲蓝残留量 临床用血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报道·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57.14
字数 20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414.2014.0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静 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5 7 1.0 2.0
2 肖玮 沧州市中心血站质量管理科 2 0 0.0 0.0
3 李红心 沧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糜血浆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
亚甲蓝残留量
临床用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双月刊
1671-7414
61-1398/R
大16开
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陕西省人民医院内
52-116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91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210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