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8个杂交籼稻组合为材料,在2种氮肥条件下测定了其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指标,并按单穗重量对18个组合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显示,18个组合可分为大穗型(A 类)、中等偏大穗型(B 类)、中等偏小穗型(C 类)和小穗型(D 类)四类。施氮使单穗重增加,但2种氮肥条件下各组合的从属类别保持不变。随着穗型变大,水稻产量逐渐增加,两种氮肥水平下大穗型组合产量均最高。大穗型组合物质积累总量上优势明显。亏氮条件下花后干物质积累比例较高,丰氮条件下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均衡。茎鞘物质转运与水稻穗型和氮肥条件均有关,施氮可以有效促进 A、B 类水稻茎鞘物质输出。两种氮肥条件下偏大穗型(A、B 类)水稻较偏小穗型(C、D类)水稻在 N 积累总量上优势更大,B 类组合总吸氮量最大,但其 N 素利用能力较差;A 类组合花前花后 N 素积累比例适宜,花后营养器官 N 素输出能力强,因而 N 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产谷效率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