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抗真菌药肝毒性的研究情况及其临床特征,为安全使用抗真菌药提供参考。方法以“antifungal drugs”和“hepatotoxicity”“、抗真菌药”和“肝毒性”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抗真菌药肝毒性文献,用Excel表对最终纳入的文献建立评价数据库,录入文献的发表年代、发文量排序前5位的国家及研究机构、文献类型、载文量前5位的期刊、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等。分析有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热点,总结抗真菌药肝毒性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结果共纳入文献221篇,其中英文文献193篇,中文文献28篇;论著116篇,综述49篇,病例报告56篇。首次发表抗真菌药肝毒性文献的时间是1976年,载文量最高的期刊是Mycoses,单篇文章的最高被引频次为531次。抗真菌药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右上腹疼痛、腹泻、黄疸、胆汁淤积和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肝衰竭。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升高。唑类抗真菌药致肝损伤发生率较高,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发生率较低。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抗真菌药。长期应用抗真菌药者应注意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肝损伤后立即停药并采取对症与保肝治疗,部分患者的肝功能可恢复至用药前水平。抗真菌药肝毒性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细胞质膜结构完整性受损或抑制细胞色素P4502D6酶代谢有关。结论国内对抗真菌药肝毒性的研究逊于国外;部分抗真菌药所致肝毒性呈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