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钻井液与完井液       
摘要:
室内研究形成一套耐高温可携砂的交联酸酸液体系,该体系在120 ℃、170s-1条件下剪切60 min后黏度仍保持在70.9 mPa·s,具有较好的耐温、抗剪切能力;与塔河油田现用的胶凝酸相比,该新型交联酸反应速度更慢,腐蚀速率更小,携砂性能更好,说明该交联酸更有利于降低酸液滤失量,增加酸蚀有效作用距离.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其酸蚀后和携砂酸蚀后的裂缝导流能力,并引入激光扫描成像技术对裂缝形态进行数字化表征.实验表明,在不同闭合压力下,交联酸体系携砂酸蚀后的导流能力保持率较单纯酸蚀提升20%左右,说明该交联酸可用于携砂压裂工艺.
推荐文章
高温携砂酸液体系及其性能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
交联酸
酸压
携砂酸液
地面交联酸FRK-C150的增黏携砂性能
地面交联
冻胶酸
耐温性
酸化处理
自动返排
交联冻胶酸加砂压裂技术
压裂
储层改造
效果
FPF清洁无聚携砂液的研制与应用
携砂液
压裂
防砂
防止地层损害
增产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携砂交联酸体系的研制与导流能力表征
来源期刊 钻井液与完井液 学科
关键词 交联酸 导流能力 数字化表征 携砂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7.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696/j.issn.1001-5620.2014.02.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伊向艺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77 593 12.0 20.0
2 张烨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11 73 7.0 8.0
3 李春月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4 17 3.0 4.0
4 杨方政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3 7 2.0 2.0
5 侯帆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2 7 1.0 2.0
6 方裕燕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交联酸
导流能力
数字化表征
携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钻井液与完井液
双月刊
1001-5620
13-1118/TE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7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0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