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初步探索近红外荧光染料复合物PZ-1009在肿瘤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功建立裸鼠肿瘤模型后,尾静脉注射复合物(10 nmoL/20 g),采用活体显像仪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图像采集,在荧光强度最高时间点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及重要器官成像。结果注射1h后肿瘤部位即出现强烈的荧光信号,采用图像软件测得6 h时信号强度最大,直至48 h肿瘤部位仍可见少量荧光信号,且肿瘤任何时间点的荧光信号强度都高于正常部位( P<0.05);注射染料后6 h处死裸鼠,取肿瘤及主要器官进行显像,观察到除肠道外各器官都有较低荧光信号,但肿瘤仍为最强。结论近红外七甲川菁染料MHI-148与其他物质耦合后的新物质PZ-1009仍具有明显的肿瘤靶向性,为后期的多模态探针制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推荐文章
七甲川花菁染料的研究进展
七甲川花菁染料
近红外荧光
应用
合成
综述
新型吲哚七甲川菁染料HI-6的合成及光声成像评价
吲哚七甲川菁染料
合成
光声成像
光声强度
造影剂
肿瘤靶向
七甲川菁近红外荧光染料对胃癌原位移植模型的靶向识别
近红外荧光染料
胃癌
肿瘤原位移植模型
裸鼠
七甲川菁荧光染料在肝细胞癌移植模型活体成像中的应用
七甲川菁染料
近红外(NIR)
光学成像
肝细胞癌(HCC)
动物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红外七甲川菁染料复合物 PZ -1009在卵巢癌成像的初步探索
来源期刊 实用肿瘤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肿瘤 近红外荧光 有机染料 靶向性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3-22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3
字数 30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3070.2014.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元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 88 831 16.0 23.0
2 冉海涛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 194 1406 18.0 27.0
3 袁耿彪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 26 104 6.0 8.0
4 范永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 8 30 4.0 5.0
5 詹连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 2 6 1.0 2.0
6 潘东风 美国弗吉利亚大学放射医学系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5)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2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肿瘤
近红外荧光
有机染料
靶向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肿瘤学杂志
双月刊
1002-3070
23-1212/R
大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6号
14-15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9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19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