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扇缘定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补水恢复处理、人工草地处理和补植处理对盐渍化弃耕地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均明显增加了植被多样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人工草地恢复和补水恢复植被多样性分别比原始弃耕地增加25.13%和9.84%,电导率降低49.15%和33.55%,有机质增加99.10%和88.34%,碱解氮增加70.10%和36.57%;人工草地模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弃耕地增加65.18%,47.21%,93.23%和116.03%.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表现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草地、补水恢复、补植恢复、弃耕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与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呈显著性正相关.研究表明盐渍化弃耕地采用人工种草或灌溉补水措施能够提升地表植被多样性,提高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并促进土壤养分积累.
推荐文章
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呼吸速率的变化
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呼吸速率
Q10值
盐渍化弃耕地
不同恢复模式对新疆弃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盐渍化弃耕地
恢复模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生物学特性
盐渍化弃耕地土壤盐分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盐渍化弃耕地
盐生植物
土壤盐分
环境因素
盐渍化弃耕地典型盐生植被抗逆性与恢复重建过程分析
干旱区
弃耕地
盐漠带
水盐胁迫
植被恢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生物学特性
来源期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植被多样性 土壤生物学特性 恢复模式 盐渍化弃耕地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4-821
页数 分类号 S277.9|S154.2
字数 75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530.14.0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广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99 2749 29.0 4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被多样性
土壤生物学特性
恢复模式
盐渍化弃耕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月刊
1674-8530
32-1814/TH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28-8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0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33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