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产妇产前、产后血红蛋白值的变化估计产后的出血量,客观了解产后的出血状况.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2011年7月连续收治的产妇411例,在产前及产后24 h分别抽取肘静脉血0.5 ml,测定相应血红蛋白值,分析产后血红蛋白值的变化.根据血红蛋白值下降10 g/L估计出血400 ml[1]的标准,估计产妇产时出血情况.结果 ①产后血红蛋白值下降≥13 g/L的产妇26.3% (108/411),其中顺产组构成比28.8% (74/257),产钳组构成比73.3% (11/15);剖宫产组构成比16.5% (23/139).产后血红蛋白值变化在不同分娩方式组的构成比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2.73,P=0.000);②本组病例临床上估计的产后出血比例是4.9%,而按血红蛋白下降值标准估计的产后出血比例是2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77.23,P=0.000).结论 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比例并不高于顺产组;临床估计的产后出血比例明显低于实际产后出血比例;重新定义产后出血的量及产后出血的比例是需要重视、值得研究的问题.
推荐文章
高龄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龄孕产妇
产后出血
影响因素
2000~2005年西安市产后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分析
产后出血
孕产妇死亡
预防
产前保健
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发病率
变化趋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411例孕产妇产后出血状况的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产前、产后血红蛋白值的变化 产时出血状况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8-459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90/j.issn.1672-1861.2014.05.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维娜 1 0 0.0 0.0
2 任丽萍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55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产前、产后血红蛋白值的变化
产时出血状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双月刊
1672-1861
11-496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80-28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7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69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