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硅藻土为原料,通过引入钢渣复合的方法制备硅藻土复合吸附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面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其表征,并且对氨氮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硅藻土复合吸附剂中可能有新的晶相和新的基团生成;硅藻土和钢渣中的金属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无机硅酸盐聚合物,硅藻土复合吸附剂中钙、镁、铝、铁等金属元素的含量有所增加.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氨氮在硅藻土复合吸附剂上吸附行为.硅藻土复合吸附剂吸附氨氮的热力学参数(△G°、△H°和△S°)表明,硅藻土复合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而且是一个吸热过程,其表观活化能Ea接近40kJ/mol,说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同时存在于该吸附过程中,且以物理吸附为主.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硅藻土复合吸附剂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硅酸盐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硅藻土 复合吸附剂 氨氮 动力学 热力学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8-314
页数 7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471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段宁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34 278 9.0 15.0
2 明谦 2 21 2.0 2.0
3 张银凤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0 70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5)
共引文献  (127)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92)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硅藻土
复合吸附剂
氨氮
动力学
热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通报
月刊
1001-1625
11-5440/T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80-77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9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81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