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阐释新生态三价铁活性高的机制从而提出混凝剂的连续投加方式对混凝除藻效果的促进作用.与高锰酸钾-铁混凝过程相比,高锰酸钾-亚铁混凝过程初期絮体粒径较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后者絮体粒径将明显大于前者.Mn(Ⅶ)投量为1.7 μmol/L时,混凝进行到720 s之前高锰酸钾-亚铁混凝过程中絮体粒径均低于200 μm,反应进行到990s时絮体粒径稳步增大到239 μm.形成对比的是,高锰酸钾-铁混凝过程进行到720 s和990 s时絮体粒径分别为198 μm和204 μm.在混凝过程中,亚铁逐步转化生成新生态三价铁,相当于向系统中持续投加混凝剂.在混凝剂总量相同(197.4 μmol/L)的情况下,分次连续投加Fe (Ⅲ)比一次性投加Fe(Ⅲ)所生成的絮体粒径要大32%.
推荐文章
高铁酸钾混凝去除矿井水中的铅、镉、铁、锰
高铁酸钾
重金属
矿井水
基于絮体等效直径的混凝控制研究
等效直径
方差比
混凝控制
搅拌条件对氢氧化镁混凝性能及絮体特性的影响
氢氧化镁
活性染料废水
搅拌
混凝
絮体
氯化镁复配氯化铁混凝性能及絮体特性
氢氧化镁
混凝
絮体
氢氧化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藻水中新生态三价铁混凝行为及其对絮体生长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混凝 铜绿微囊藻 高锰酸钾 持续转化 新生态三价铁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水污染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59-2162
页数 分类号 X7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曲久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61 3700 37.0 52.0
2 刘会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 1456 23.0 35.0
3 刘锐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7 442 13.0 20.0
4 顾军农 55 341 12.0 15.0
5 马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5 33 2.0 5.0
9 胡欣柱 1 2 1.0 1.0
10 孔祥虎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凝
铜绿微囊藻
高锰酸钾
持续转化
新生态三价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学报
月刊
1673-9108
11-5591/X
大16开
北京市2871信箱
82-44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3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328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