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决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过程受热力学平衡限制问题,更好地发挥不同类型催化剂的优势,在中型实验装置上,采用固定压力等级和空速的实验方法,考察了加氢反应活性好的 W-Mo-Ni 型催化剂和烷基转移反应活性好的Mo-Co催化剂对原料的适应性以及不同级配方式的加氢脱硫、脱氮效果。系统总结了原料、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剂类型及其级配方式的影响,并建立了能够比较全面反映原料性质、反应条件和催化反应路径等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反应影响的综合性的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W-Mo-Ni/Mo-Co级配催化剂体系能够合理利用加氢反应器内不同区域反应条件的差异,达到更好的反应效果,并得到了工业应用结果的支持。
推荐文章
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加氢脱硫
催化剂
催化剂载体
柴油
精脱硫工艺和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焦炉煤气
合成甲醇
精脱硫
加氢脱硫催化剂
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加氢脱硫
催化剂
制备方法
载体
催化裂化汽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催化汽油
催化(作用)
加氢脱硫
选择性
催化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产超低硫柴油的加氢脱硫催化剂级配技术
来源期刊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低硫柴油 深度脱硫 催化剂级配技术 动力学模型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2-439
页数 8页 分类号 TE624
字数 474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向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46 503 12.0 21.0
3 刘继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24 176 8.0 12.0
6 郭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29 169 9.0 12.0
10 宋永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13 89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低硫柴油
深度脱硫
催化剂级配技术
动力学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双月刊
1001-7631
33-1087/TQ
16开
杭州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工系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1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