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确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25眼),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4例(28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形成情况、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6个月内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减少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的发生率,主动有效干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抑制滤过道瘢痕化,有效提高滤过性手术成功率,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手术方式。
推荐文章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并发症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护理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手术治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复合式
小梁切除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不同眼压水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关键词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丝裂霉素 可调整缝线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3-1084,108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8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闻毅颐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 5 78 3.0 5.0
2 李东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 13 87 4.0 9.0
3 胡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 3 26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40)
二级引证文献  (8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9(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丝裂霉素
可调整缝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44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