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出了地震前兆研究是地震预测研究的基础,其研究的对象是个案。地震前兆研究受到的最大限制,是对个案的观测严重不足。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仍然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应该不失时机地在那里建立密集的钻孔应变观测网。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是我国发明的、已经可以与地震仪和 GPS 相提并论的观测仪器。对地震前兆研究而言,钻孔应变观测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优越性。本文认为:钻孔应变观测点应该建在应力集中的构造部位;应该在钻孔选点和仪器安装两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观测点建设的成功;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最重要的是数据自洽;钻孔应变观测不必追求很深;观测点建设不必进行绝对应力测量。
推荐文章
我国钻孔应力-应变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的现状
地震前兆监测
应力-应变观测
现状
安徽地震前兆台网监测效能综合分析
同震效应
异常特征
孕震体
敏感点
地震预测
安徽地区
地震前兆台网产出与服务进展
地震前兆台网
观测数据产品
专业产品
产出与服务
滇西地区强震与地形变异常的前兆特征
形变观测,强震预测,前兆特征
滇西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关于用密集钻孔应变台网监测强震前兆的若干问题
来源期刊 地震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 钻孔应变仪 密集观测 个案分析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8-749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315.7
字数 74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3782.2014.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泽华 中国北京 100085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4 5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2)
共引文献  (403)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6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0(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
钻孔应变仪
密集观测
个案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学报
双月刊
0253-3782
11-2021/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北京8116信箱)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97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