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玉米大斑病鉴别寄主 A619近等基因系为供试材料,以玉米大斑病1号、2号、3号、N 号生理小种组成的混合小种为接种病菌,通过单叶病斑面积的发展速率评价鉴别寄主接种后的发病情况,分析了完全隔离法、部分隔离法与不设置隔离田间接种鉴定效果。结果表明:与不设置隔离法相比,完全隔离法和部分隔离法均能成功接种病菌,完全隔离法发病程度高于部分隔离法,但操作相对比较繁琐,适宜按生理小种鉴定的小规模接种实验。部分隔离法选择适宜接种天气条件,适合大规模群体鉴定。
推荐文章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大斑病
发生
防治
基于高光谱的玉米大斑病害监测
玉米大斑病
病斑面积
高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
枯草芽孢杆菌
玉米大斑病
田间防效
玉米大斑病广谱抗性外引自交系的发掘与抗病基因 初步鉴定
玉米自交系
大斑病
抗性评价
遗传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大斑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探索
来源期刊 辽宁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鉴别寄主 完全隔离法 部分隔离法,病斑发展速率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8
页数 3页 分类号 S435.131
字数 257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欣芳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27 106 6.0 9.0
2 王延波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110 384 11.0 14.0
3 马骏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32 101 5.0 8.0
4 姜敏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45 287 11.0 15.0
5 朱迎春 14 54 3.0 7.0
6 李明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19 53 4.0 6.0
7 冯桂荣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大斑病
鉴别寄主
完全隔离法
部分隔离法,病斑发展速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农业科学
双月刊
1002-1728
21-1111/S
大16开
沈阳市东凌路84号
8-21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64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