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初讲时没有详细的讲稿,是根据一份简单的提纲讲出来的。1942年5月2日讲“引言”,5月23日讲“结论”,两次讲话合在一起就是著名的《讲话》。《讲话》文本的产生,是靠4个速记员帮助完成的。之后,毛泽东让他的秘书胡乔木帮助对“速记稿”做了整理。
推荐文章
延安一席话 回首七十年——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纪念
文艺问题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人
《讲话》
毛泽东同志
五四运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毛泽东《讲话》的整理、修改和公开发表秘闻
来源期刊 新华月报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讲话》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整理 公开 修改 胡乔木 速记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1
页数 4页 分类号 D26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讲话》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整理
公开
修改
胡乔木
速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华月报
半月刊
1001-666X
11-1186/Z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北里51号
2-242
出版文献量(篇)
17263
总下载数(次)
5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