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活动性和历史海啸事件记载的分析,本文对日本南海海槽发生MW 9.1罕遇地震情况下的海啸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可引发初始波幅约10 m 的海啸,6个小时后传至浙江沿海,近岸各处波幅为1-2 m;8个小时后靠近上海海岸线,最大波幅约2 m,受地形影响局地爬高至近3 m;11个小时后抵达苏北黄海沿岸,预计波幅普遍在1 m 左右.海啸的上岸高度与海岸附近的海深和海岸线的形态密切相关.我国近岸海域地形变化复杂,海湾众多,对海啸波有放大作用,该模拟结果可能比实际传播到近岸时偏小,因此综合评估日本海啸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的规模 m 可达1-2级左右.一旦日本南海发生罕遇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遇上风暴潮与天文大潮叠加,则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海啸灾害.
推荐文章
马尼拉海沟潜在地震海啸对我国华南沿海危险性研究
马尼拉海沟
地震海啸
COMCOT模型
危险性分析
设定琉球海沟发生罕遇地震评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啸风险
琉球海沟
罕遇地震
海啸模拟
海啸风险图
核电厂安全
我国地震海啸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
地震海啸
概率危险性分析
海啸数值模拟
日本南海海沟地震灾害预测概述
地震
灾害预测
日本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日本南海海槽发生罕遇地震情况下我国华东沿海的海啸危险性研究
来源期刊 地震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日本南海海槽 罕遇地震 华东沿海海啸危险性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1-661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315.3+2
字数 56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3782.2014.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艳 中国北京 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6 40 3.0 6.0
2 李伟 7 51 3.0 7.0
3 赵文舟 6 19 3.0 4.0
4 温燕林 3 13 2.0 3.0
5 于海英 3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5)
193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日本南海海槽
罕遇地震
华东沿海海啸危险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学报
双月刊
0253-3782
11-2021/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北京8116信箱)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975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