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鉴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怀疑存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患者325例,先进行二维超声扫查,再行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以及在评价斑块性质方面的价值.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出现斑块人数261例,斑块发生率80.31%,三维超声表面成像诊断出斑块人数283例,发生率87.0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检出斑块总数658节,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检出斑块786节,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性质的斑块的检出率,经配对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软斑的检出率(29.01%)略高于二维超声(22.34%).结论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拥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方法,实现了病灶的三维观察,使图像更清晰、更直观,诊断信息更为丰富.
推荐文章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颈动脉粥样软斑块
脑梗死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
超声三维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体积及其对冠心病患者发病风险的预测
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体积
三维成像
冠心病
Gensini积分
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预测脑血管意外风险的研究
超声
颈动脉硬化
斑块
脑血管意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在鉴别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应用
来源期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学科
关键词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 颈动脉硬化 斑块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178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7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4.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炳刚 2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
颈动脉硬化
斑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半月刊
1007-1245
44-1417/R
大16开
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南1066号新城国际公寓4号楼209-210室
46-156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482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6774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