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构建河南省淮河流域内伏牛山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演替序列,选取了登封市、鲁山县、确山县和泌阳市4个典型地点,利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调查了不同演替系列的主要群落类型,采用排序并结合演替度、分层频度等分析方法构建了该区域的演替序列。结果表明:河南省淮河流域伏牛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被群落可分为5种类型,即生态林封禁抚育群落、灌草坡封禁保护群落、梯田耕作经济林群落、梯田经济林弃耕群落、禁牧禁樵生态林群落;群落稳定性大小依次为栎类林、经济林与人工针叶林;植被演替可构建为自然恢复、人工种植后的自然恢复、人工经济林、进展与逆行等4个演替序列;其基本序列可识别为草丛、灌丛、人工林、经济林弃耕恢复林、栎类幼龄林、栎类中龄林等,演替度平均值分别为1.06、5.33、6.19、11.09、12.86、12.26;阔叶树种通常具有较大的分层频度,表明其良好的进展性与稳定性,以其为主要种类所构成的群落类型基本上均处于演替序列中的后期阶段;因此,可以将阔叶林以及特殊条件下的人工林设定为该区域生态恢复的目标植被类型。将几种演替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可以较全面地从区域微观尺度上揭示植被的演替过程,能较好地阐明植被演替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动态与水文生态功能动态相关性、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恢复目标的制定与过程设计、以及流域生态保护策略制定等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河南省伏牛山区茯苓人工栽培技术
茯苓
菌种制备
人工栽培
伏牛山区
河南省
河南省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及其控制措施
淮河流域
农业非点源污染
控制措施
河南省淮河流域水污染关键问题识别及防治策略建议
淮河流域
污染
关键问题
总体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南省淮河流域伏牛山区主要生态恢复演替序列构建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生态恢复 演替序列 演替度 分层频度 淮河流域 河南省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9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48.15
字数 798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喜田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108 1094 18.0 28.0
2 安树青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54 4192 37.0 59.0
3 赵勇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112 1578 21.0 35.0
4 吴明作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87 1074 17.0 30.0
5 闫东锋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48 442 12.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8)
共引文献  (37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6)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2(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4(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5(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6(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9(3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0(28)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态恢复
演替序列
演替度
分层频度
淮河流域
河南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