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内源性眼内炎患者8例(10只眼),男3例(5只眼),女5例(5只眼),年龄34~68岁;双眼2例,右眼4例,左眼2例.予常规眼科检查,玻璃体标本涂片培养,血培养.治疗包括局部及全身抗菌药物治疗,行玻璃体注药或(和)玻璃体切割术.对所有患者的发病情况、微生物培养结果、治疗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例患者发病前均有高热病史.糖尿病4例,其中3例合并肝脓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妇科手术史1例,肾功能衰竭透析合并感染1例,败血症1例,不明原因发热1例.微生物血培养阳性3例(50%,3/6),玻璃体液培养阳性2只眼(40%,2/5),病原微生物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2例(4只眼)因全身情况差未行眼内注药和玻璃体切除,视力无光感,其余患眼治疗后视力光感~0.1,施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患眼视力相对较好.结论 内源性眼内炎大部分患者存在全身易感因素,预后差.及时诊断、及时抗感染治疗是控制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必要时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有助于保存患者的部分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