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充N2和充O2的氧化还原反应装置,在添加外源砷污染的水稻土中,施用不同形态的无机硫(不施硫S0,单质硫S1和硫酸盐S2),模拟水稻田的氧化还原状况.结果表明,通N2时,土壤溶液氧化还原电位( Eh)在-100~-200 mV之间,溶液pH在7.0~8.0之间,pe+pH为4~7之间;通O2时,溶液Eh在200mV左右,溶液pH在6.5~7.5之间,pe+pH为9~12之间.无论通N2还是通O2,土壤溶出铁的浓度在1.2~1.6 mg·L-1,均有处理S0﹥S1﹥S2和AsS0﹥AsS1﹥AsS2.在通N2时,各处理HCl提取土壤氧化铁的含量比原土[(21.4±0.3) g·kg-1]低5 g·kg-1,有利于结晶态氧化铁向无定形氧化铁转化和形成Fe2+,无定形氧化铁活化度比原土活化度46.8%有所增加,且处理AsS2(49.4%)﹤AsS1(60.0%).在通O2时,溶液中的Fe2+和FeS被氧化成Fe3+,Fe3+水解变成Fe( OH)3沉淀,提高了土壤酸溶性氧化铁和结晶态氧化铁的含量,各处理氧化铁活化度为AsS1(41.2%)﹥AsS2(36.1%).通N2时,土壤溶液中砷浓度变化为AsS0[(1.13±0.04) mg·L-1]﹥AsS1[(0.89±0.01) mg·L-1]﹥AsS2[(0.77±0.04) mg·L-1];通 O2时,土壤溶液中砷浓度变化 AsS1[(0.77±0.01) mg·L-1]﹥AsS0[(0.20±0.09) mg·L-1]﹥AsS2[(0.09±0.01) mg·L-1].通N2时,不同处理各形态砷占总砷比例变化为残渣态(34.9%~41.4%)≈专性吸附态(37.4%~39.5%)﹥晶态铁锰结合态(23.3%~25.6%)﹥非专性吸附态(2.4%~3.3%)﹥无定形铁锰结合态(0.5%~0.8%).通O2时,各处理形态砷占总砷比例变化为残渣态(30.8%~39.3%)≈专性吸附态(30.3%~34.7%)﹥晶态铁锰结合态(26.0%~28.7%)﹥无定形铁锰结合态(9.3%~10.7%)﹥非专性吸附态(0.5%~1.6%),其中,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比通N2时提高了约9%,也就是无定形铁锰的老化作用对砷形态转化的影响.这表明还原条件能够使氧化铁的活化度升高,砷的移动性增强,但硫酸盐体系降低氧化铁的活化度,单质硫体系的砷移动性要大于硫酸盐体系的砷移动性.
推荐文章
聚合氨基酸对北方水稻土中氧化铁存在形态的影响
水稻土
氧化铁形态
γ-聚谷氨酸
聚天冬氨酸
中温条件下氧化铁对氧化钙脱硫的活化作用
氧化铁
活化中心
石灰
中温烟气脱硫
超细氧化铁粉低温还原热力学研究
氧化铁还原
还原反应热力学
微纳米氧化铁粉
高能球磨
微尺度氧化铁粉的低温还原机理
微尺度氧化铁粉
低温
氢气
Hancock-Sharp法
还原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硫素对氧化还原条件下水稻土氧化铁和砷形态影响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硫素 氧化还原 水稻土 土壤氧化铁形态 土壤砷形态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51-3861
页数 11页 分类号 X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7/j.hjkx.2014.10.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云集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22 3446 34.0 52.0
2 王代长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8 281 12.0 15.0
3 饶伟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4 123 8.0 11.0
4 张亚楠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62 3.0 4.0
5 王丹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55 3.0 5.0
6 杨世杰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36 2.0 2.0
7 唐冰培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3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3)
共引文献  (92)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27)
二级引证文献  (79)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硫素
氧化还原
水稻土
土壤氧化铁形态
土壤砷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总被引数(次)
231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