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摘要:
传统制备WC粉末的方法都是依靠发热体的辐射、能量对流、传导等方式加热W、C混合粉末到一定温度,热量由外向内传递,具有加热温度高、周期长、WC颗粒长大明显等缺点。本研究以纳米钨粉和活性炭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法在1000℃快速制备纳米WC粉末。用XRD分析不同碳化温度产物的物相组成,并用SEM和TEM对产物进行形貌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粒径50 nm的钨粉经微波碳化法在1000℃保温10 min,能够制备出平均粒径为86.5 nm的单相WC粉末,纳米WC颗粒表面光滑,形貌呈近球形。分析微波碳化法制备纳米WC粉末的机理表明,微波碳化过程为扩散控制,WC颗粒的长大速率随碳化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推荐文章
喷雾干燥与低温还原碳化法制备纳米晶WC-Co复合粉末
纳米晶WC-Co复合粉
喷雾干燥
低温还原碳化
纳米粉末溶解法制备粗晶WC-Co硬质合金
WC-Co
特粗硬质合金
纳米粉末
溶解析出
晶粒生长
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细碳化铬粉末
纳米Cr2O3
还原碳化
超细Cr3C2
游离碳
粒度
纳米WC-Co复合粉末形貌的影响因素
纳米WC-Co复合粉末
喷雾转化
低温还原碳化
形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波碳化法制备纳米WC粉末及其机理
来源期刊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
关键词 纳米WC 微波碳化 非热效应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2-86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F1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楠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3 84 5.0 9.0
2 唐建成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0 211 10.0 12.0
3 吴爱华 9 47 4.0 6.0
4 李婷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 54 5.0 7.0
5 吴桐 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7 2.0 2.0
6 雷纯鹏 9 82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WC
微波碳化
非热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双月刊
1673-0224
43-1448/TF
大16开
199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9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276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