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决阻燃镁合金的关键参量燃点测试的难题,采用比色测温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并设计了结构新颖的比色测温装置。提出了由测温装置接收光辐射能量的突变点判断镁合金何时起燃,从而求出燃点温度;由中温黑体炉对系统进行静态标定来获得静标系数;而用电加热薄片电阻法来点燃镁合金,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和实验原料的优点。通过对含Nd质量分数为0.0075的AZ80镁合金燃点进行了测试,比色测温装置和红外测温仪的测量结果分别是1164.7K和1148.2K,其相对误差为1.4%。结果表明,比色测温法成功解决了镁合金燃点测试难的问题,且对阻燃镁合金的相关研究及镁合金冶炼的在线监测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基于比色测温的瞬态高温测试方法及系统实现
比色测温原理
瞬态高温场
双波长滤光片
测温精度
校准
基于面阵CCD比色测温方法的研究改进
面阵CCD
数字图像处理
比色测温
滤色片
彩色CCD比色测温的修正方法
CCD图像传感器
高温检测
比色测温法
标定
双波段比色测温技术的应用
辐射测温
比色测温
双波段选取
误差分析
环境干扰
物体发射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镁合金燃点测试的比色测温装置
来源期刊 激光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光电子学 镁合金 比色测温 燃点 电加热薄片电阻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9-46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N247
字数 19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4.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郝晓剑 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10 443 11.0 14.0
2 周汉昌 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 634 13.0 19.0
3 王攀 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 2 1.0 1.0
4 闫白 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7)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电子学
镁合金
比色测温
燃点
电加热薄片电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激光技术
双月刊
1001-3806
51-1125/TN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238信箱
62-74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59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