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天津医药       
摘要: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为人类在体外研究疾病奠定了基础,利用该技术建立的iPSC疾病模型,已在众多疾病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对于一些特异性遗传性疾病相对容易模拟,更适于采用iPSC疾病模型进行研究。利用iPSC技术可直接从患者身上获得所需的研究材料,不受伦理道德的限制,细胞来源丰富。所获得的疾病iPSC及其分化的细胞已被广泛用于病理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及安全性检验、细胞治疗研究等。将来有望利用基因修复技术矫正患者致病基因,获得所需的靶细胞用于患者相关疾病的治疗。由于重编程过程造成细胞的改变、缺乏完善的分化实验方案、遗传背景差异等,使iPSC疾病模型存在局限性,采用更为先进的非整合性重编程技术、改善培养条件、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建立iPSC疾病模型系统标准,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推荐文章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体细胞重编程
发育多潜能性
分化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与心血管疾病
干细胞
分化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心肌细胞
内皮细胞
血管
体外疾病模型
再生医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Dickkopf-1对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
Dickkopf-1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Neurogenin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重编程
转录因子
干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疾病模型的应用价值
来源期刊 天津医药 学科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疾病模型 病理机制 药物筛选 细胞治疗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6-399
页数 4页 分类号 Q8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896.2014.04.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毅 天津市天津医院检验科 35 292 9.0 16.0
2 白雪 天津市天津医院检验科 21 98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疾病模型
病理机制
药物筛选
细胞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医药
月刊
0253-9896
12-1116/R
大16开
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6号D座《天津医药》编辑部
195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5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41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