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晚奥陶世上扬子海南缘以黑色碳质页岩为特征的五峰组笔石页岩段中见有由小型褶皱和层间阶梯状断层等构成的同生变形构造,其上下地层均为正常沉积的黑色页岩.同生变形构造开始于凯迪阶末期Dicellograptus complexus,结束于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靠近滇黔桂古陆一侧的上扬子海盆内(古蔺—桐梓—松桃)的变形构造层以小型褶皱为特征;向海一侧(綦江—秀山)则逐渐过渡为以小型阶梯状断层为主,同时伴有小型褶皱,但川南长宁一带的五峰组中未发现有同生变形构造.同生变形构造在滇黔桂古陆向海一侧较近陆一侧发育,其变形强度逐渐增强,且由西向东同生变形构造的发育强度增强,表明扬子海在沿滇黔桂古陆的西侧可能为较平坦的古海底地貌,而东侧具有较陡的斜坡存在.在渝东南秀山,仅同生变形构造层内发育有地震事件成因的火焰状岩脉.另外,在桐梓地区,同生变形构造层的上、下与正常沉积的黑色页岩之间均见有斑脱岩层,因而推测火山喷发可能是导致变形构造形成的主要诱因.在火山事件引起地壳多期震荡的背景下,处于陡坡上的塑性泥(页)岩发生滑动形成同生变形构造.同时,奥陶纪末期是加里东运动的剧烈活动期,导致滇黔桂古陆西侧较为平坦,而东侧较陡的古海底地貌可能与奥陶纪晚期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的碰撞相关.
推荐文章
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沉积主控因素
上扬子地区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优质页岩
斑脱岩
海平面
古生产力
沉积速率
主力勘探层系
川西南晚奥陶世五峰期岩相古地理
川西南
晚奥陶世五峰期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上扬子海南缘晚奥陶世赫南特期沉积相特征及海平面变化
沉积特征
海平面变化
观音桥段
上扬子海南缘
赫南特期
晚奥陶世
扬子海盆中部晚奥陶世五峰期海平面变化
稀土元素
稳定同位素
海平面
五峰期
三峡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晚奥陶世五峰期上扬子海南缘的同生变形构造形成机制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黑色页岩 同生变形构造 形成机制 上扬子海南缘 五峰期 奥陶纪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9-309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975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约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9 279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0)
共引文献  (527)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2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8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3(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6(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3(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色页岩
同生变形构造
形成机制
上扬子海南缘
五峰期
奥陶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